设为首页 | 民大首页
微博    微信  
投稿热线:news.gxmzu.edu.cn
 
校领导带队赴山东调研
中共米乐m6平台官方版第四届委员会第二轮巡...
米乐m6平台官方版召开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
米乐m6平台官方版召开党委常委会学习会
【喜讯】老挝政府授予老挝国立大学孔子...
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绩效考核工...
校领导工作简讯(11月18日—11月24日)
印尼西爪哇省代表团访问米乐m6平台官方版
印度尼西亚阿赫玛达兰大学代表团到广西...
柬埔寨洪森亲王和夫人奖学金协会代表团...
【广西日报】《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
【中国新闻网】《中国少数民族科技与文...
【人民网】第八届“丝路杯”泰东北高校...
【中国新闻网】泰国东北部高校举办中国...
【中国新闻网】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孔子...
【人民网】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建设孔子...
【人民网】米乐m6平台官方版举办“薪火相传...
【人民网】米乐m6平台官方版举行非通用语专...
【光明日报】米乐m6平台官方版政治与公共管...
【中国新闻网】广西已成东南亚语种人才...
校园动态 
当前位置: 民大新闻网 >> 校园动态 >> 正文
 
“让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访米乐m6平台官方版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
来源:大学生通讯社    作者:姚程鐘 邱燕琼    摄影:姚程鐘    时间:2024年10月30日 18:18    浏览次数:

全国每3勺糖,就有约2勺来自广西,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食糖产量连续32个榨季居全国第一位,连续19个榨季占全国6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糖罐子”。

如今,为牢牢抓住“糖罐子”,为丰盈乡亲们的“钱袋子”,一个由学校电子信息学院李尚平教授、文春明教授等2名教授、3名副教授、1名高级实验师、5名博士组成的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团队,正在我国糖业产业健康发展的道路上辛勤耕耘。

守护好壮乡人民的“糖罐子”

糖业是广西在全国最具优势的特色产业之一,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家底”,自1992年以来,广西食糖产量连续32年居全国第1位。

然而,国产食糖产量却无法满足国内需求。2013年至今,我国甘蔗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趋于面积红线。据统计,2021、2022年度,国内食糖消费量为1520万吨,其中国内产糖1076万吨,自给率为70.79%。

为确保国家糖业安全,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甘蔗种植机械化水平,利用甘蔗新种植模式,提高单位耕地资源产出和蔗农综合收益,成为甘蔗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甘蔗怎么种?靠谁种?

在《广西深化糖料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的支持下,学校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团队主动与广西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农业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高等院校、社会企业合作,通过加强校校联合、校企联系,集聚资源,先后主持完成“双芽蔗段横向种植机连续精准种植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承担攻关广西科技重大、重点项目4项。

2016年,李尚平、陈曾雄、文春明等12位教授共同申请了智能化甘蔗切种方法技术专利,为实现甘蔗高效率切种、保护种芽和选种分种提供了有力保障。

2019年10月学校电子信息学院研发设计横向智能甘蔗预切种工作站,积极进行科研创新。在这期间共研发和设计简易式甘蔗预切种机、甘蔗智能切种机、蔗种智能筛选机、360°蔗芽智能筛选机、预切种式甘蔗高效双芽段横向种植机、预切种式宽窄甘蔗种植机、宿根蔗破垄培土施肥一体机、驱动式中耕培土机、小型整杆式高效低损智能甘蔗收获机以及自走式田间收集搬运车等10项技术与机械,服务甘蔗从蔗种到制糖厂的全过程生产。

2020年至今,由我校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团队申请并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1项、登记有关软件著作权6项、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15篇。

聚焦甘蔗地里的“致富经”

收获的季节到了,南疆的秋天依然被太阳晒得火热,而扶绥县甘蔗地里的蔗农们激动的心像脚下的土地一般滚烫,更如手上刚收割的甘蔗一般甜。

2023年10月,横县陶村丰达合作社把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团队邀请到甘蔗地里,这些崇左本地的80后、90后们在甘蔗装备的支持下,尝到了甜头。

“多亏了这一整套甘蔗收获机等生产装备,现在我们四个人就可以管理近一千亩的甘蔗地!”横县陶村丰达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激动地对师生们说。

2021年3月,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团队向广西扶绥县恒收合作社提供蔗种;种植70亩甘蔗,进行了横向种植机的试验对照,其中40亩是横向种植机精准种植,30亩是实时切种机种植。

2022年6月,经过第三方机构广西科技情报学会专家查定,结果显示,预切式良种种植相比实时切种种植在用种量从0.8—1.0(吨/亩)减少到0.35—0.4(吨/亩),实际用种量降低50%,平均产量(kg/亩)从6437千克增产至7885千克,甘蔗实际平均增产22.5%,扶绥县恒收合作社的甘蔗产能几乎翻了一番。

参与横向种植机开发及实验的主要成员钟家勤博士推算,实现甘蔗横向精准种植后,蔗种成本每亩可节约400元,农户每亩每年可增收1125元,以300万亩计算,每年可创造价值31.35亿元!

学校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设计的装备不仅充盈了蔗农们的钱袋子,更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减轻了蔗农的体力负担。

几十年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甘蔗场景,深深印在李尚平教授的脑海里:“一直到新世纪初,种甘蔗只能靠人力。有时乡亲们一下地就从早上四五点一直干到下午七八点,连午饭都是用荷叶包着饭菜,提着桶到田里吃的,那时候我就想为蔗农们做点实事。”

学校与广西大学、北部湾大学、广西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预切种式甘蔗横向种植机,具有精准横向种植,提高甘蔗抗倒伏能力,实现开沟、培土、覆膜一体化流程,大大提高了蔗种出芽率和甘蔗种植效率,减小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甘蔗亩产量,适用于大面积甘蔗种植作业。

2018至2020年,学校与广西大学、南宁南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生产13台双工位小型切种机,面向崇左、武鸣两大蔗区5000亩蔗地,生产了2250多吨蔗种,大幅度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实现了6—8倍的效率提升。

“我们活干得轻松,收入也比以前高了不少。”崇左市扶绥县渠黎镇笃邦村蔗农的感谢信上捎着23名蔗农“红手印”,一并送到了研发中心的桌案上,蔗农的喜悦之情溢于纸上。

如今,以扶绥渠黎镇案例为起点,向崇左、武鸣等周边蔗区推广扩散,进而辐射全广西,学校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为推进蔗农降本增收,振兴蔗糖业蓬勃发展贡献了力量。

答好青年学子的“担当卷”

以赛促学,学校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更是学子们在田间地头了解广西“农情”的一线。

多年来,甘蔗智能装备研发中心深耕于甘蔗机器智能装备研发,依托该平台,自2021年—2023年,学校电子信息学院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项,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铜奖2项、区赛金奖3项、区赛银奖6项。

在甘蔗生长关键时期,李尚平必定带着团队师生前往各个基地考察苗情。忙碌的夏季,他和团队成员们一起蹚泥地、吃盒饭,有时在甘蔗地里调试机器,一待便是五六个小时,一直反复检查到晚上十点多才休息,等从基地回到市区已经凌晨了。

通过深入基层、接触农民,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勤和不易。

“六月中旬,蔗田里上午常常有三四十度,蔗农们仍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在蔗田里人工作业,工作十分不易。”“精耕细作——甘蔗标准化备种及精确种植技术开创”项目负责人李鑫志看到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也更加坚定通过科技创新在甘蔗地里答好青春的“担当卷”。

“我们的实践经验比起蔗农们来说,还是浅薄的,蔗农们也是我们的老师,能发现设计里的不足。”团队成员任泓宇说。

2023年,在研发甘蔗预切种智能筛选平台的过程中,最初的样机是从上方对蔗芽进行拍摄并判定是否为劣种的,而来到车间参观的蔗农们提出一个疑惑——如果蔗芽在甘蔗段下方,机器是否能够检测到呢?

针对这个问题,王宝银同学的研发团队设计并开发了一套360°蔗芽智能质量检测系统。

360°蔗种智能筛选机主要使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甘蔗种筛选系统并在传送带上设置坡度,让蔗段在下坡运行时自行翻滚,可实现蔗种翻转360°检测,平均筛选准确率达96%,单通道筛选效率为1500段/时,并且可设置多通道筛选。

下田、下基地“蹲点”同是作为青年学子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从2020年至今,由学校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的、有关的论文共有16篇,发明专利13项。学子们将论文写在了甘蔗地里,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

数十年来,在李尚平老师的“精耕细耘”之下,100余名博士、硕士接力走到乡村“自找苦吃”,把实验室搬到甘蔗地头,把科研成果送到千家万户。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甘蔗地里,每一根甘蔗都承载着科技的力量和农民的汗水。从扶绥县恒收合作社的试验田到全广西的蔗区,甘蔗种植装备的创新不仅为乡亲的生活带来如甘蔗般的“甜蜜”,更为甘蔗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化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初审:罗少科 编辑:陈小运 校对:邓思馨 复审:荣子卿 终审:王文娟)

上一条:【2024校运会】覃琨洋、唐宝珠分别夺得男、女子甲组100米比赛冠军 下一条:米乐m6平台官方版举行2024年教职工工间操比赛

关闭